一、項目概述
1.1 建設背景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時代,教育網絡化、信息化已成為一種必不可少必備條件。
作為基礎教學與科研基地的學校自然走在所有行業的最前列,全國各大、中、小學校都在積極建設和完善校園演播室。校園演播室已成為各學校必備的重要信息基礎設施,其規模和應用水平已成為衡量學校教學與科研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標志。
1.2 建設目標
演播室的設計以及設備的選型和配置方案必須能夠滿足學校日常電視節目制作、精品課程制作及直播等正常應用的需要。具體可包括以下幾點
高清專業演播室
高清節目攝錄、編輯、制作,高清資料存檔,高清教學課件制作為高清晰網絡課件等多媒體資源共享提供前期支持。
社內視音頻信號的調度
社內各場館(演播室、多功能廳、專業教室等)間信號的互聯互通,能夠實現靈活的信號調度。
社內多媒體視、音頻資源的管理
對學校多年來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多媒體資料,這些資料的格式復雜多樣,保存困難、管理也比較混亂。需要一套完整的后期管理系統來實現多媒體資料的數字化采集、編輯、存儲、檢索、刻錄、網絡發布。以實現資料的資源共享及管理,需要的時候能夠找得到,用的時候能夠充分地把資源用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遠程教學實時雙向交流
學校的教學或會議在需要時與外校進行交流互動。
有線電視網絡播出
結合學?,F有的有線電視網絡進行改造,排除CTAV系統的信號干擾,同時實現播出內容的強制接收。
二、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和設計原則
充分利用有限的投資,在保證演播室先進性的前提下,選用性能價格比最好的設備。
? ? 先進性
以先進、成熟的視頻技術進行合理搭配,支持數據、語音、視像等多媒體應用,用基于數字視頻的技術替代傳統的模擬視頻的技術。
? ? 標準化和開放性
視頻標準應遵循國際化標準,使用國內標準的pal制式,演播室按照國際化標準建造應用最新的布線方法,根據現有的設備進行合理配套,使得新老設備均能正常使用,為了今后的發展事先預留出應用端口及軟硬件的升級換代,提供開放性的解決方案。
? ? 可靠性和可用性
選用高可靠的產品和技術,充分考慮系統在程序運行時的應變能力和容錯能力,確保整個系統的安全與可靠。選用質量、性能、價格、服務、優異的品牌。
? ? 靈活性和兼容性
選用符合國際發展潮流的國際標準的軟硬件技術,設備選型考慮多用途。不同的視頻設備(攝象機、錄象機、切換臺、非線性等)以及原有設備必須提供良好的兼容互連手段。
? ? 實用性和經濟性
從實用性和經濟性出發,著眼于近期目標和長期的發展,選用先進的設備,進行最佳性能組合,利用有限的投資構造一個性能最佳的視頻操作系統。
? ? 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特殊使用的情況下,必須保證視頻文件信息保存和各種應用系統的安全。
? ? 擴展性和升級能力
演播室應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和升級能力,選用具有良好升級能力和擴展性的設備。在以后對該演播室行升級和擴展時,必須能保護現有投資。應支持多種視頻格式、多種接口設置和多媒體實際應用。
三、系統方案說明
3.1 校園電視臺總體方案設計
本演播室共3個訊道,以松下AV-HS400AMC特技切換臺為核心,輔以攝像機,調音臺及其它設備,搭建了一套兼容模擬信號的數字視頻制作系統,適用于新聞直播,錄播,訪談,級聯播出,配音、后期制作等多場景應用,實現演播室和后期制作機房雙重功能,完全能夠滿足日常節目制作和日常教學需要,是一個高性價比的選擇。
本系統采用以SONY EX1R數字攝像機、松下AV-HS400AMC數字切換臺、音頻系統、校園有線電視播出系統、BlueBox 流媒體服務平臺系統構成了系統的主要框架,視音頻系統的主要信號流程如下圖所示。
全部信號源設備的視頻信號均分別進入切換臺、調音臺。由切換臺完成對信號的切換、混合等處理并輸出最終節目信號。調音臺完成音頻信號的混合、調度等處理并輸出最終信號。最終信號分別輸出到錄像機、非線性編輯機、流媒體服務器(校園局域、廣域IP網絡)、有線電視系統調制器(校園有線電視網絡)。
3.2系統構成
系統的結構分成如下幾個部分:
1、 視頻部分:這部分實現演播室節目制作功能,擁有獨立的特技切換臺和攝像機,其它部分適當共用;
2、 音頻部分分為兩塊:一是拾音部分,另一是擴聲部分,整體由調音臺控制調度;
3、 有線電視播出部分:非固定頻率調制器和16路混頻器;
4、 非線性視頻編輯處理部分:采用先進的高標清、全接口非線性視頻編輯機,為節目的后期制作和管理提供一個平臺。
5、 流媒體視音頻管理平臺:校園電視臺網絡播出,可實現局域網、廣域網(用戶提供固定IP地址)的點播、直播,實現流媒體采集、網絡轉播的要求。
6、 ?燈光部分:合理布置燈光滿足現場制作的布光要求。
7、 ?聲學裝修部分:以噪聲控制和音質設計為裝修的設計原則。